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少妇av-免费毛片区一区二区三区三区-人妻一区二区专区视频-中文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

歡迎來到 [螞蟻街] , 進入 2026寧波國際文具展
首頁 > 頭條 > 行業(yè) > 文章詳情
以刀為筆,刻石成畫!古人的文具有多“卷”?
431

筆墨紙硯,有著文房四寶之稱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獨一無二的象征?!岸顺帯笔俏姆克膶氈械纳掀?,因其特殊的材質,自唐朝問世以來,深受文人墨客的賞識。端硯,在宋代已經被列為“貢品”,它是促進中國古代文化傳播、交流和發(fā)展的重要工具。

端硯,名列中國四大名硯,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。走進端硯博物館,九龍硯、《天道》硯、中華寶鼎硯等多個作品正在展出。在唐代,詩人李賀曾用“端州石工巧如神,踏天磨刀割紫云”,道出了制硯藝人堅韌不拔的毅力,以及端硯石開采的艱辛。端硯研墨,下墨如風、發(fā)墨如油、儲墨不涸、冰寒不凝、研墨不滯,是文人們最知心的伴侶。

廣東省端硯協(xié)會會長 王建華:端硯的硯石特別的好,它的硬度很適合進行雕刻。墨條在磨墨的時候,可以把硯石的一些成分融在了墨汁里,顯得柔潤發(fā)亮,層次分明。到了宋代的時候,已經有了宮廷硯,據(jù)說當朝的皇帝下令在端州定制9000方端硯,3000方是宮廷硯使用,3000方用于賞賜大臣,3000方是留下來今后再用,所以在那個時期端硯已經成為進貢很重要的東西了。

端硯的制作一般需要經過采石、維料、設計、雕刻、打磨、配盒等多道工序,每道工序都十分講究。制硯藝人要根據(jù)硯石的質量及石品花紋來設計,決定硯堂的尺寸和形狀。在硯堂周圍構思設計圖案紋飾,同時兼顧硯堂周圍的石材情況,如凹凸狀態(tài)、石皮、石瑕等各項因素,進行整體構思設計。一般來說,名貴的石品花紋需要留在硯堂,大小適中,位置明顯,以保證端硯的實用功能。

端硯雕刻大師 梁鑒棠:線雕、淺雕、鉤浮雕、立體雕,立體雕和浮雕是最高級的藝術技法,因為需要8年至10年的刀工才能掌握?,F(xiàn)在端硯不單單是講究實用,還需要講究藝術性、收藏性,有一些專門雕刻牡丹,有的做龍、做鳳,有的專門做動物、人物,所以端硯發(fā)展到現(xiàn)在百花齊放。

端硯博物館位于中國端硯文化村內,是一個集端硯歷史文化陳列展覽、宣傳教育、科學研究、旅游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館。館內現(xiàn)展出古今端硯、擺件展品近400方,以及拓片書法、國畫和文房用具等展品一批,是目前國內以端硯為主題最大的博物館。

端硯博物館館長 連劍宇:近年來,我們不斷豐富館藏藏品,提升館藏質量。端硯雕刻融入了大量現(xiàn)實題材,如2008年奧運會、2010年亞運會、世博會等元素。端硯成為肇慶的文化名片,并被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,推廣端硯文化。

歙硯,全程歙州硯,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,與廣東端硯、甘肅洮河硯、黃河澄泥硯齊名。歙硯產于安徽黃山山脈與天目山、白際山之間,以其堅實細膩的材質,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聞名于世。

歙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開元年間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因為歙硯的材質堅實細膩,研磨出來的墨汁滑潤,所以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推崇。在黃山市屯溪區(qū)博物館里,一塊用來制作歙硯的石板,被譽為鎮(zhèn)館之寶。

黃山市屯溪博物館講解員 姜曼:咱們博物館里的鎮(zhèn)館之寶是一塊宋代的歙石硯板,它是用來做硯臺的一個原材料。這塊硯板,它兩面非常平整,體積特別大,有500多公斤,這塊硯板,我們能看到的這一面,它上面全部嵌以金星、銀星,很像天上的云霞,所以我們也稱它為“金暈”。

歙硯石材的礦物成分以絹云母、石英、黃鐵礦、褐鐵礦等為主,由于這種石材礦物粒度細,微粒石英分布均勻,所以有“發(fā)墨益毫、滑不拒筆、澀不滯筆”的效果。

歙硯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鄭寒:手感摸上去它很潤、很細膩,但是如果放在高倍的顯微鏡之下去看,實際上它這種結構是呈菱形的,它是具有一定的鋒利性的,所以墨在上面磨的話,它會很容易發(fā)墨。

硯臺對中國的文人而言不僅僅是實用,還講究造型和韻味。制作歙硯的石材具有多種天然紋理,分為金星、金暈、眉紋、魚子五大類100多個品種,這給歙硯的創(chuàng)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。在能工巧匠的手中,歙硯不僅是一方硯臺,更是一種藝術品。

歙硯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鄭寒:歙硯雕刻注重線條,它的線條感非常強,它用不同的刀,圓刀跟平刀相互的穿插運用,把它整個畫面活起來。東西做出來以后,就可以看到文人的那種氣質,氣息比較重、比較濃,這是歙硯的一個最大的特點。

歙硯的制作工序繁雜,以雕刻藝術為中心,由選石、構思、定型、圖案設計、雕刻、打磨等多道工序構成。除了石材本身特質外,創(chuàng)意、工藝是制造一方好硯最重要的。雕刻者必須因材施藝,據(jù)不同的石質、形態(tài)、紋理精心構思,巧妙布局,才能將天然的紋理色彩打造出優(yōu)美的意境。

歙硯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鄭寒:現(xiàn)在雕刻傾向于人與自然的和諧,它大部分使用自然的這種“隨形”的造型,巧妙設計,體現(xiàn)每一方作品都不相同。

以刀為筆,刻石成畫,一雕一琢,將自然和技藝完美地結合,在一方硯中,濃縮了中國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在千年時光流轉中,代代傳承,在新時代發(fā)揚光大。
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

點贊 0
收藏 0
字數(shù) 0/1000
發(fā)布評論
評論信息 0 條評論